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58392
消化性溃疡防治药物的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上海医药》 2010年第5期
     随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推广以及各种新药的问世,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飞跃发展。据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消化性溃疡的年发病率为0.10%~0.19%(根据医师诊断)以及0.03%~0.17%(根据住院统计)。而一年的患病率则为0.12%~1.50%(根据医师诊断)以及0.10%~0.19%(根据住院统计)。较之以往,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尽管如此,消化性溃疡依然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

    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重点在于削弱各种侵袭因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或是增强其自身的防御修复能力。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愈合溃疡并防止复发。

    1 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得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大大降低。

    目前根除Hp多采用联合应用制酸剂和(或)铋剂以及抗菌药的治疗方案。主要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枸橼酸雷尼替丁(RBC)、甲硝唑(M)、铋剂(B)、阿莫西林(A)、克拉霉素(C)、呋喃唑酮(F)、左氧氟沙星(L)和四环素(T)等。2007年庐山共识建议一线治疗方案为:PPI/RBC(标准剂量)+A(1.0g)+C(0.5g)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7 字符